“工业大脑”越来越健全 综合生产效率提高20%—30%******
央视网消息: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,是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最明显的特征。
早过了下班点,在杭州阿里云谷园区,办公楼依旧灯火通明,不少人还在忙碌着。记者走进了其中一座办公楼,近距离感受这里的工作氛围。
讨论方案、敲代码、打电话、开会、连线,一层楼里几乎每个工位,每个人都在忙着工作。他们被称为行业解决方案研发工程师。
虽然工程师们坐在同一个办公室里,可每个人身后都牵引着一个行业、3—5家工厂的数字化转型任务。这也意味着,工程师每天要处理2800多亿条数据,调用3万多次智能算法接口。
负责人告诉记者,疫情三年来,恰恰是我国数字经济大发展的三年。他们的工程师团队,也从不到200人增加到了如今的400多人。
数字化让水泥厂越来越智能
繁忙的数字化工程师们加速奔跑着,他们给工厂到底带来了哪些改变?
在芜湖海螺水泥公司,工程师们正在将原料仓库改成无人车间。
改造完成后,行车的设备利用率能提升50%以上,综合生产效率可以提高20%—30%。
与此同时,在水泥生产线控制中心,工程师们正在对操控生产线的“大脑”——控制系统,进行数字化、智能化改造提升。
工程师告诉记者,有了这套新的数字化系统,可随时监控产线状态,并及时自动做出专家级的精确调整。不仅可以降低24%的人员劳动强度,还提升产品质量,产品标准偏差降低了43%。
如今,无人驾驶的矿车和挖机在矿山上有序地开采,检测线全自动24小时自动检测原材料的成分,水泥生产线每几分钟就自动微调一次参数以保持最佳的状态,一颗“工业大脑”在这里正越来越健全。
(新春走基层)高铁车厢里过“小年”******乘务人员书写四种不同字体的“福”字赠旅客。 卢键 摄乘务人员用兔元素装饰高铁车厢。 卢键 摄旅客和乘务人员一起与兔年主题打卡框合影。 卢键 摄高铁列车内,旅客和兔元素合影。 卢键 摄
1月14日,农历腊月二十三,是北方“小年”。当日,北京西开往洛阳龙门的G805次列车上,车厢里张灯结彩,郑州客运段乘务人员为旅客表演文艺节目,邀请旅客剪窗花、做泥塑,为旅客送“福”字、春联、一起欢度“小年”。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|